为深入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根据《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实施方案》,省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以下简称督察组)对广州市开展了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2024年11月11日,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专题会议研究督察报告。经省委、省政府批准,督察组于2025年1月8日向广州市委、市政府进行反馈。督察组组长叶志容通报督察报告,广州市委书记郭永航作表态发言,广州市市长孙志洋主持会议。督察组有关人员,广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有关领导,有关部门和各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督察认为,广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认线”具体部署,制定实施市委“1312”思路举措,锚定“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标高追求,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广州市以绿美广州生态建设之进推动城市绿色化转型实现新跃升,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统筹推进绿美广州生态建设,带动各区各部门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全市形成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大环保”格局。
一体推进重大战略实施取得新成效。高起点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全面优化国土开发保护格局,系统推进国家山水林田湖海一体化保护修复实践区、岭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价值转化先行区建设。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90%以上行政村达到省美丽宜居村标准。高水平建设海洋创新发展之都,建设有10个国家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已形成较完善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全方位推进绿美广州生态建设,全市森林覆盖率41.6%,主要绿化指标在全国特大城市中位居前列。海珠湿地荣获世界最佳自然保护地称号,华南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体系启动建设。
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新进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入选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碳配额现货交易量居全国区域市场第一。扎实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51.2%,高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到60%。扎实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建成集清洁能源生产、生活垃圾处理、固废资源再生利用等功能于一体的七大循环经济产业园,建成全国生活垃圾分类样板城市。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取得新突破。2019年以来连续4年在全省环境保护责任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获评优秀。2023年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标,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为23微克/立方米,在国家中心城市中保持最优;自2020年以来,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连续4年全面达标;2024年上半年,全市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优良,近岸海域水质达到省年度考核要求,10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半岛BD体育,。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进美丽河湖创建,流溪河入选第二批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广州市高度重视此次督察工作。坚持边督边改、立行立改,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截至2024年12月底,督察组交办的373宗环境举报问题已办结或阶段性办结373宗,责令整改137家,立案处罚195宗。
督察指出,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生态环境保护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攻坚期,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得到根本缓解,一些关键领域治理仍面临诸多问题,亟须加快解决和进一步提升。
能耗强度达标形势严峻。2021—2023年,广州市能耗强度累计下降3.43%,仅完成“十四五”规划能耗强度下降目标的22.3%。白云、番禺、花都、增城等区能耗强度下降进度不理想,从化区能耗强度不降反升,形势严峻。
部分水源地保护不够到位。个别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存在违规倾倒、堆放、运输装卸等问题。在流溪河鹿颈坑涌、凤凰河上游存在多个建筑工地,施工废水直排,影响下游水源。
自然生态保护尚有薄弱环节。个别自然保护地管理不到位,番禺区贝岗湿地公园、黄埔龙头山森林公园部分区域被违规侵占,黄埔白兰花森林公园内存在侵占、填堵自然水道问题。从化区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内6座小水电站整改工作推进缓慢。水源地内水产养殖摸排不彻底,白云区禁养区内仍有567亩未清退。池塘养殖尾水治理严重滞后,全市应完成20万亩养殖池塘的升级改造和尾水治理任务,仅完成总任务的76.2%。
部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能低。截至2023年年底,全市纳入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平台的自然村治理率仅90.9%,未按期完成任务。2021—2023年省里组织摸查发现设施建设运行等方面问题,截至督察进驻时,仍有101个未落实整改。2023年全市抽测的594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中有50个出水不达标。
村镇工业集聚区整治提升推进缓慢。全市村镇工业集聚区近半分布在花都和白云区,已发布2022年、2023年两批共16个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试点项目清单,仅局部或零星推进,改造力度不够、范围有限。个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不完善,运行管理不到位。
城区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存在短板。中心城区一些老旧小区、城中村生活垃圾投放点管理不到位,垃圾桶临街堆放,出现破损渗漏、垃圾洒落半岛BD体育,、污水横流现象。部分转运站运行管理不规范,压缩站设施简陋、管理混乱,一些路边直收直运点作业扰民。
“邻避”问题长期困扰城市治理。随着城市快速扩张,因项目建设规划不科学,未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状况,带来大量“楼企相邻”异味扰民问题,以及“楼路相近”引起的“邻避”问题。督察期间共收到上述两类投诉145件,占总投诉量的38.9%。一些餐饮场所与居民住宅楼混杂在一起,因油烟排放和噪声治理不善,缺乏有效管理协调机制,易引发周边居民强烈投诉。
建筑垃圾监管存在薄弱环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选址缓慢,资源化利用能力不足、水平偏低。督察发现,资源化利用作业及跨区域平衡处置管理不规范,违规倾倒堆放时有发生。黄埔区、从化区、番禺区尚未按规划要求建设居民装修分拣中心。
部分河涌治理及日常管护不到位。河长制责任落实不到位,2024年上半年的全市珠江水系水环境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发现漂浮及河岸垃圾问题尚有5个未完成整改。部分河涌雨污分流不彻底,溢流问题未全面根治。2020年以来,全市推行443条合流渠箱清污分流“开闸”行动,仍有20个渠箱未完成改造,监测显示王圣堂涌、田心涌闸口外水体的氨氮超标。番禺区治水系统性不够,部分已完工工程效果未达预期。一些小微水体被长期忽视,未纳入治理。
河道沿线工地管理存在盲区。工地基坑泥浆水管理不严,处置不到位。监测数据显示,南沙区横沥岛工地周边长沙涌、长沙村西街旁水塘及工地内山塘等受纳水体的氨氮浓度明显异常。横沥岛多个同期开工的建设项目,均未配置泥浆脱水固化设备,大量黄泥水直排入蕉门水道。
个别渔港码头废水未收集处理。南沙区十九涌渔人码头作业区废水直排,最终汇入渔港,监测数据显示,COD浓度等出现超标。生活区废水收集不完善,码头餐饮街部分店铺废水流入街道后面小水沟,水质黑臭。海鲜市场垃圾收集点污水横流。
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基础不牢固。2021—2022年,广州市AQI达标率均未达到年度考核89.0%的目标。2023年AQI为90.4%,虽达标,但海珠、白云等区PM10浓度,越秀、白云、花都、南沙等区二氧化氮浓度未达到市要求的目标值。2022年以来超标污染物均为臭氧,2023年尽管臭氧浓度达标并同比有所改善,但全年仍超标35天。
部分VOCs企业污染防治存在薄弱环节。一些涉VOCs企业的治理能力与实际排放情况不匹配,存在废气未能有效收集,设施不正常运行,活性炭更换不及时等问题,实际去除效率低。市场上销售的建筑涂料质量参差不齐,不合格率偏高,大量使用会带来挥发性气体污染问题。
水污染防治硬指标任务仍待突破。部分考核断面水质达标基础不够牢固。莲花山断面水质月达标率仅41.7%,溶解氧年均值为5.18毫克/升,临近超标。南沙区沙湾水道一级支流北斗涌、海珠区珠江后航道一级支流人纸涌等断面2021—2023年均未能达到Ⅲ类标准。
近岸海域水质达标难度较大。2022、2023年,近岸海域水质无机氮浓度分别为1.71毫克/升、1.87毫克/升,未达到低于1.70毫克/升、1.65毫克/升的年度考核要求。入海河流总氮浓度偏高,2022年虎门大桥、洪奇沥总氮均值分别为2.43毫克/升、2.53毫克/升,2023年均上升至2.70毫克/升,与2025年省考核要求仍有差距。
部分区域生活污水收集能力不足。全市合流管网约有3720公里,雨季污水收集处理效果大打折扣。城市生活污水收集能力不均衡,番禺、南沙、从化等区雨污分流工作推进较慢,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率分别为70.1%、41.2%、69.7%,远低于全市93.5%的平均水平。2023年全市40座城市污水处理厂中仍有11座进水BOD浓度不足100毫克/升,进水BOD浓度高于100毫克/升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规模占比距目标要求还有不小差距。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利用水平不高。“十四五”规划建设增城区棠厦垃圾填埋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二期仍处于前期阶段,该填埋场2018—2021年暂存的飞灰未得到规范处置,环境风险较大。已封场的增城区新塘镇陈家林生活垃圾填埋场存在一定环境风险。从化区正在对潭口填埋场存量垃圾进行开挖清运处置,施工基坑周边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
督察要求,广州市要深入学习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和更实举措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围绕“建设出新出彩的中心型世界城市”的总体愿景,高质量推进“百千万工程”、绿美广州生态建设等重大部署,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强河涌治理及管护,整体提升珠江水系水质及生态品质。扎实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动氮氧化物和VOCs协同减排,提升臭氧污染防治水平及应对能力。强化土壤环境监管和治理,补齐固体废物处置短板,加快“无废城市”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地、饮用水水源以及流溪河岸线生态保护,加大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力度。持续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健全GEP核算与应用体系。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对失职失责问题,要责成有关部门进一步深入调查,厘清责任,依规依纪依法严肃、精准、有效开展问责。
督察强调,广州市委、市政府应根据督察报告,抓紧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在45个工作日内报送省委、省政府。整改方案和整改落实情况要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
督察组还对发现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进行了梳理,已按有关规定移交广州市委、市政府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