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坚持绿色发展、持续利用。”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美丽中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新时代十年,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近期,网友纷纷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青少年生态文明宣传教育、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建言献策。对此,生态环境部积极回应,表示将不断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构建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格局;积极探索创新方式方法,引导青少年自觉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主动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日臻完善、监管机制不断加强、基础能力大幅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留言建议,加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坚持绿色发展、持续利用。推动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和升级,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
生态环境部表示,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址,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不断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自1956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截至目前,我国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为保护栖息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奠定了基础。
“我国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有效保护了91%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同时,生态环境部联合多部门连续多年组织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专项行动,督促处理整改一大批问题,显著改善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质量,切实守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生态环境部回复留言称,以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示范区为重要抓手,生态环境部把制定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外来物种入侵等指标纳入约束性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生态环境部表示,“十四五”时期,将是我国自然保护地实现从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期,生态环境部将立足生态环境监管职能,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12月7日至19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所在地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中国继续作为COP15主席国,领导大会实质性和政治性事务。
回顾2021年10月在中国昆明成功举办的COP15第一阶段会议,我国从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到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再到COP15重要成果《昆明宣言》的通过,中国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注入强大政治推动力。如今,从昆明出发,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再次开启。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2022年9月,生态环境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为沿江省(市)“十四五”时期抓好长江保护修复工作指明了方向。
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留言建议,应围绕“五新”新定位和“三主”新使命,以压倒性的工作态势部署推进长江大保护,大力推动省域全境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网友表示,一是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三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落实好长江禁渔,积极推进生物多样性迁地保护。
对此,生态环境部回复留言表示,在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生态环境部已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动实施“长江经济带水质自动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在长江经济带新建或升级改造695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开展水质监测质控和应急平台(一期)建设。截至2022年8月,在长江经济带共布设1720个国控断面,基本实现对长江干支流、重要水体省市界、地级及以上城市、重要水功能区的“四个全覆盖”。
在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方面,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始终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积极配合推动长江经济带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进“4+1”工程相关任务,持续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三磷”治理、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等专项行动,强化船舶港口码头污染防治,取得积极成效。
在落实好长江禁渔方面,2020年12月,我国第一部流域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颁布,自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十年禁捕,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有了法治保障。
此外,生态环境部进一步加强长半岛BD体育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健全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机制,支持相关部门开展长江禁渔和物种保护成效评估。从保护水生态环境、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出发,有序开展自然水域的生态捕捞工作,推动解决“捕什么、捕多少、怎么捕”等问题。
记者梳理发现,2020年和2021年,鄱阳湖刀鲚的资源量增加了数倍,已溯河洄游至历史上限洞庭湖水域,多年未见的鳤鱼在长江中游再次出现。在南京、武汉等长江干流江段,“微笑天使”长江江豚自由欢快地逐浪长江,部分水域单个聚集群体达到60多头,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生态环境宣教工作是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前沿阵地和重要支撑。
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表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能否代代传,关键是做好青少年的教育宣传,让的“文明、绿色、环保”的种子在广大青少年心间生根发芽,除了学校和家长的教育引导,社会面上也应当开展一些更贴近他们的宣传形式,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良好效果。
对此,生态环境部回复留言时表示,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大力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积极推动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不断提升青少年生态文明意识,引领青少年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从2021年,生态环境部与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到连续5年联合开展的“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系列活动,再到持续10余年在全国近百个城市开展“环保嘉年华”青少年宣教活动,以及会同中国儿童中心发起“儿童友好环境友好”全国少年儿童生态文明教育计划。多年来,生态环境宣教战线守正创新、担当作为,不断改进宣传方式方法,促进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显著提升,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用好用足新媒体平台及各方面社会资源,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群众的社会宣传活动,引导青少年自觉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主动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生态环境部回复说。
人民网北京12月11日电(记者孙博洋)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10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规范涉疫物资网络交易秩序的工作提示,要求互联网平台企业严格按照市场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要求,严格落实“八个责任”半岛BD体育,确保依法合规经营。 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布关于规范涉疫物资网络交易秩序的工作提示,是为了维护防疫药品、口罩、抗原检测试剂等防疫用品和粮食、蔬菜、肉蛋奶半岛BD体育、速冻食品等生活物资网络交易秩序,助力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防范和制止网络交易不当行为。…
人民网北京12月11日电(记者余璐)记者从水利部获悉,2022年,水利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增强风险意识、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目标,切实加强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护,坚决落实水库安全度汛措施,全面排查整治工程隐患,突出病险工程安全度汛管理,水库安全状况加快改善,实现水库“零溃坝”,有效应对夏秋汛情旱情,保障城乡供水安全,最大程度减轻水旱灾害损失,牢牢筑起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线。 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是,大力实施除险加固,解决防汛薄弱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