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下午,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加快打造良法善治的法治环境,在省行政中心举行。省委依法治省办副主任、省司法厅厅长罗建华,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云,省司法厅副厅长张国安,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程胤,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汪绍平,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查汉斌,合肥市司法局局长吴昌文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汪晔宇主持新闻发布会。
去年以来,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深入践行习法治思想,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部署要求,锚定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全链条贯通发力、密切协作,统筹实施全省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十项重点行动,推出《安徽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等一批“标志性”法治成果,推动化解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类问题557件、兑现资金18.26亿元,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兑付财政资金99.7亿元、惠及企业2.3万户,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显示,我省法治环境持续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省委书记韩俊强调:“政法系统有一个很大的责任,就是推进营商环境建设”。2024年,我们深入落实全省“新春第一会”精神,把创优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永不竣工的工程”,紧扣《创优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2024版)》,推深做实重商、安商、亲商、暖商、护商各项工作,切实让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成为安徽的金字招牌。
按照2024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安排,高质量推进涉及企业技术改造、知识产权保护、开发区赋权等领域23件立法项目,细化制定《安徽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配套落实制度,推动形成以《条例》为主干、以配套立法为补充的营商环境制度体系。深化涉企立法征求意见机制改革,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直通车”作用,把征求采纳民营企业意见情况作为合法性审查的重要内容,推动制度设计从“有什么、给什么”向“要什么、给什么”转变。综合运用公平竞争审查、合法性审查、备案审查等法治工具箱,清理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做法,取消企业在资质资格获取等方面的差别化待遇,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易成本。
把建设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作为创优法治环境的“一号工程”,多渠道汇聚国内外优质资源,高标准推进法务、政务、商务融合,深化拓展“产业链+法律服务”新模式,推动涉企法治服务从“多头分散”转变为“一站惠享”。围绕企业设立、变更、迁移、注销全生命周期,集成关联高频法治服务事项,依托“法律服务进万企”“惠企暖企 普法先行”等活动载体,针对企业差异化需求在跨前服务、个性服务、衍生服务上下更大功夫,更加精准提升企业法治获得感。建立“企业家约见司法行政机关负责人”机制,定期与民营企业家恳谈交流。立足企业视角,健全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体验官机制,“沉浸式”开展体验行,精准解决企业“急难愁盼”。聚焦企业涉法需求堵点痛点难点,打造“司法民声回应”工作平台,主动感知回应,让企业法治诉求有地方说、有部门管、有人帮助解决。
以“提标、扩面、增效”为重点,接续实施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专项行动4.0版,全方位清查政府系统履行给付义务情况,畅通政府违约失信投诉渠道,以更大力度起底化解各级政府在招商引资、产业扶持、采购投资等方面“说到做不到”问题。建立健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前置协同审查,对符合要求的惠企政策,原则上在出台后1个月内完成“颗粒度”拆解和“皖企通”录入,综合运用公共政策兑现平台,实现“一网”通查、“一键”匹配、“一秒”推送,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坚持把“新官不理旧账”作为法律问题加以整治,推动建设省市县乡四级招商引资合同协议履约监管平台,打造政务诚信监测预警体系,深化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推动“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闭环运行,倒逼各级政府诚信履约、依法行政、科学决策。
以智慧法院建设为抓手,畅通涉企案件办理“绿色通道”,健全破产案件繁简分流、简案快审、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等机制,加快推进法务区合肥破产法庭建设,进一步提高案件结案率,有效降低企业诉累。深化“府院”“府检”联动,严厉打击垄断经营、欺行霸市等侵企违法犯罪,依法惩处企业内部人员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腐败行为,建立健全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和合规审查机制,帮助企业既“治已病”,又“防未病”。推深做实政法机关保护知识产权15项重点举措,建立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综合保护机制,推进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体制改革,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为我省打造“三地一区”、建设“七个强省”贡献更多法治力量。
我省在推进包容审慎执法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如何杜绝“重复检查”“多头检查”“一关了之”“一罚了事”等机械执法、过度执法等现象发生?
行政执法工作面广量大,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直接关系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法治的信心。近年来,省司法厅注重以服务型执法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打造预防为主、轻微免罚、过罚相当、事后回访的柔性执法模式,2023年全省共处理免罚轻罚案件5.3万余起,减免罚款超3.24亿元,让市场主体切身感受到执法的温度。
2024年,省司法厅将深入践行执法为民理念,以贯彻落实国家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及我省实施方案为抓手,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做到重法度不失温度、重程序不失效率、重真情不失分寸。
一是事前主动服务,做到预防在先。坚持源头预防理念,建立健全企业合规经营指导服务机制,推动执法力量向预防和疏导端发力,加强涉企重点领域风险监测分析、预警推送,健全完善涉企常用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并向社会公开,让企业提前知晓法律“底线”、自觉不触“红线”,推动执法从“事后处罚”向“事前指导”转变。
二是事中规范执法,做到无事不扰。扎实推进“综合查一次”改革,统筹执法监管计划和任务,完善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基于市场主体“身份码”,探索推广应用“检查码”,在涉企行政检查中实行“亮码检查”,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行为。持续深化“减证便民”,开展“无证明城市”建设试点,优化调整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事项清单,切实为企业“减负松绑”。
三是事后审慎处罚,做到善意文明。依法拓展不予行政处罚事项范围,细化量化减轻处罚的适用条件和具体情形,避免“小过重罚”。探索建立行政执法“观察期”制度,对符合政策导向、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优先采取教育提醒等柔性执法方式半岛BD体育。建立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合规建议书、信用修复告知书等“三书同达”制度,对违法行为后果轻微、整改到位、合规经营的企业,及时帮助修复信用,为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今年,全省法院系统在建立企业合法权益保护快速响应机制、高效率办理涉企诉讼、优化企业破产审理和“法院院长接访企业家”等方面有什么具体工作安排?
全省法院将牢牢坚持“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案案都是营商环境”,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十项工作:
第一,全面落实各项护企惠企工作机制。一是持续落实“民声呼应”机制。将企业司法需求快速响应、涉案企业经济影响评估、合规全流程适用、信用修复、院长接待企业家等五项护企惠企工作制度落到实处。为保证上述制度的落实,实行制度落实情况季通报,对落实不佳法院重点约谈。二是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强化审判业务数据分析研判,积极运用司法建议等方式,助力推动解决行业性、地区性急难愁盼问题。三是协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落实政务诚信诉讼执行协调机制,实时共享失信被执行人案件信息,配合开展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专项行动。高效兑现企业胜诉权益,在全省法院开展“徽动执行”集中统一行动。
第二,强化实质性解决纠纷。一是强化诉源治理。开展“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示范活动,推动诉讼服务团队入驻“一站式”安徽特色解纷平台,落实“商会调解+司法确认”,不断提高涉企案件调解成功率。二是践行新时代能动司法理念。畅通涉企诉讼绿色通道,强化案-件比、案-访比质效分析管理,突出纠纷解决的实际效果,避免诉讼程序空转,减少“案生案”“案生访”。三是有效发挥司法裁判示范指引作用。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对新兴领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印发《关于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会议纪要》,保护民营经济创新创造。
第三,更好发挥破产审判功能作用。一是落实全省企业破产信息核查“一件事”。持续深化府院联动,强化数据共享,做到破产清算企业信息核查快速高效。二是提升破产案件办理质效。加强破产案件繁简分流,通过并联破产事项、简化审理流程等方式,提高小额、简易破产案件审判效率。三是加强破产审判专业化建设。合肥破产法庭即将在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挂牌成立,为我省第一家破产专门审判机构。省高院将在调研、总结合肥破产法庭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推动全省破产审判专业化建设。四是强化破产管理人履职能力建设。建立破产管理人履职工作档案,激励破产管理人勤勉尽责。强化破产管理人履职效果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对破产管理人名册进行分级管理和动态调整的重要依据。
今年,在推进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发展知识产权金融方面有什么具体举措?
习深刻指出,产权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是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2024年,省市场监管局将积极发挥知识产权在支撑创新体系建设、服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打通知识产权全链条,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推动构建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
一是坚持知识产权同等保护。无论是中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单位和个人的知识产权,一视同仁,同等保护,以优质服务更好营造公平竞争的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今年我们聚焦经营主体关切问题,在省、市、县三级市场监管部门建立内外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诉求的收集处理工作机制,帮助内外资企业做好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推动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为各类企业提供快捷的知识产权保护。
二是推进知识产权“大保护”。从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等环节完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体系,在县(区)建立一批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在工业园区、专业市场建立一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在我省出口企业、自贸区设立一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机构等,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技术、社会治理等多种手段,形成多方协同共治的大保护格局。
三是强化知识产权“严保护”。在全省组织开展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商标侵权和假冒专利违法行为。发挥行政裁决的制度优势,全面推进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加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探索开展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赋权。严厉打击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的非正常专利申请和不以使用为目的的商标恶意注册行为,保护投资者和内外资企业的知识产权。
四是积极发展知识产权金融。持续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加快推进专利转化运用。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园区集合授信模式,扩大知识产权证券化和融资租赁规模。推动知识产权质押线上登记全流程无纸化办理试点,提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便利化程度。鼓励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作价入股等知识产权金融手段,扩大融资规模,支持中小企业和重点产业创新发展。
我省正大力推进创新法务区建设,请问,合肥市在推进法务、政务、商务融合发展,延伸法务服务产业链上有什么考虑?
建设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是践行习法治思想的有力举措,是服务安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法务区建设正高效推进,在推进法务、政务、商务融合发展和延伸法务服务产业链上目标明确、任务具体、举措创新。
一是明确目标定位。坚持“提供高端法律服务、打造一流法律服务高地”的总体方向,突出“创新发展”金字招牌、“高端服务”价值导向和“长三角一体化”区位优势,集聚高端法律服务及相关产业,构建全链条法务生态圈,提升服务保障能级、强化法商产业融合,构建高水平法治、科技、产业协同创新平台,高标准建设安徽习法治思想研究基地、法治化营商环境示范区、法律服务功能集聚区、法商产业融合孵化区、法务产业创新引领区等“一地五区”。到2027年,建成全省优质营商环境的集中展示示范区和国内领先的一流法律服务高地。
二是突出创新理念。紧扣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的战略部署,紧盯合肥科技创新产业优势,重点发展创新法务、涉外法务和智慧法务。编制法务业态全景图谱、谋划《安徽新兴产业及合肥市“6+5+X”产业法务需求清单》《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服务机构推介名录》等,为市场主体找法务资源,为法务资源找市场伙伴。
三是注重场景应用。实施法务区场景创新行动,聚焦营商环境、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构建“5+1”场景创新体系。组织多场次征求意见座谈会,与企业家面对面座谈交流,共商法务区服务产业发展之策。定期举办展会、法企对接会等商务活动,为法务机构和省市重点企业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法商融合。定期梳理省市重点企业法务需求清单并发布,实现法商信息共享。
请问怎样才能确保账款清欠到位、承诺兑现到位?在集中整治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方面政府有哪些工作安排?
我们以政务诚信建设为抓手,大力治理政府机构拖欠账款失信被执行人案件,在全国率先实现“全清零”。截至2023年底,全省近10年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因拖欠账款等原因,被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的案件全部完成治理,其中2023年以来行政机关未产生失信案件。
一是强化源头化解。在“信用安徽”网站建立政府失信投诉专栏,及时归集办理失信投诉线索,从源头防范化解失信风险。
二是加强府院联动。会同省高院完善政务诚信诉讼执行协调机制,在立案、审判、执行各环节实现全流程预警。
三是开展监测治理。依托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动态监测政府机构败诉、被执行人、失信被执行人案件信息,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推动各地各有关单位加强治理,确保政府机构失信被执行人案件“动态清零”。
四是纳入考核评议。将失信治理工作纳入信用建设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为企优环境季度分析评议等,推动各级政府诚信行政水平不断提升。
近几年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始终把清欠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累计为3万多户企业清偿被拖欠账款182.7亿元。工业和信息化部通报,2023年我省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投诉线%,居全国第一位。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制定《安徽省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成立由22个省直单位组成的省清欠专班,合力推动欠款清偿。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快发现、快核查、快办结、快完善、快监督、快问效“六快”清欠工作机制,制定投诉办理流程图、约谈制度、通报制度等。三是推动欠款清偿。对《民声呼应》、创优营商环境为企服务平台等转来的投诉和企业直接投诉,一律当天受理、当天核查,实行清单化闭环办理。四是强化通报约谈。每月在全省工业经济运行调度会上,每季度在全省营商环境市场监管指标中,通报各市清欠情况。对问题较多的市,约谈市清欠办负责人。五是开展实地督查。组织有关部门分批次赴亳州、宿州、蚌埠、阜阳等地开展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工作实地督查。
下一步,省工信厅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对我省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拖欠中小企业的款项,发现一起,化解一起。
一是及时清偿拖欠账款。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新发现的和企业投诉举报的拖欠账款,健全明细台账,逐笔对账销号。
二是用心用力办好投诉。严格落实“投诉-受理-交办-核实-清偿-销号”工作流程,专人全程跟踪投诉办理。
三是压实各方清欠责任。坚持清欠工作日督促、周调度、月通报、季评价、年考核机制,督促各地和有关部门积极筹措资金偿还欠款。
四是持续强化考核监督。将清欠工作纳入省政府对各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指标;纳入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纳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督查检查考核计划;审计部门将其作为审计内容。同时,督促各地、各部门严格落实《政府投资条例》等,坚决遏制新增拖欠。
针对招商承诺未兑现等现象,我省将如何推进政府履约践诺、有效实现招商项目履约,进一步提升政府诚信度?
推进政府履约践诺,是提升政府行政效率和公信力的重要手段。2024年,省司法厅将持续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政府不能带头当老赖”工作要求,以完善政府诚信履约长效机制建设为重点,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意见,纵深推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专项行动,努力打造“一诺千金”的法治政府、诚信政府。
一是优化涉企政策供给。紧盯政策制定源头,严格落实涉企政策意见征求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及市场主体在惠企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健全惠企政策前置协同审查机制,把能否实现“免申即享”作为合法性审查重要内容,探索实施省级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工作。建立“1+N”惠企政策清单体系,对符合“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的政策全量及时录入“皖企通”平台集中统一发布推送,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
二是加强兑现过程管控。加快建设省市县乡四级招商引资合同协议履约监管应用系统,统一平台技术和数据标准,将合同协议权利义务最小“颗粒度”回填,对合同双方履约不良情况实行亮灯管理,实现合同协议谈判、签订、存证、履行等“全生命周期”可视化在线监管。同时,在招商引资中加强政策承诺预评估,防止因急于招商过度、违规、越权承诺。
三是严格失信行为惩戒。常态化排查梳理公共政策未兑现、行政协议未履行,以及由此引发的诉讼及投诉等问题,动态掌握进展,及时跟踪督办,做到“应兑尽兑”。深入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对无分歧账款发现一起、清偿一起,确保政府和国企对民营企业欠账清欠到位。深化“府院”“府检”联动,建立健全违约失信行为认定和处置机制半岛BD体育,加大政府失信行为的曝光和惩处力度,切实以政府诚信赢得社会公信。半岛BD体育